https://mp.weixin.qq.com/   2023-03-13 10:16:25

爆红的《满江红》电影里

演员们身披的一件件甲胄出自海宁

△图片来源:@电影满江红

温陈华


(资料图)

“中国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他与其“炼铠堂”工作室团队

曾为《长安十二时辰》铸甲

原本温陈华抱着做不了就回老家的心态

但没想到把工作室搬到海宁后

他才发现

原来还有这样一座城市

能如此契合他的需求

支持他用千万甲片筑起的执念

甲胄金属片就在海宁定制

这段时间,温陈华非常忙碌,除了接受媒体的采访,他还在忙装修。春节前,他的“炼铠堂”工作室在海洲街道和海宁中国皮革城的支持下,搬到了海宁皮革时尚小镇国际面辅料中心,共有四个两层店面,目前已完成约一半装修。

见到温陈华的那天,他穿着一件黑色长款羽绒服,留着八字胡,不说话的时候有点严肃,一说话,嘴角会微微往上扬,一口浓浓的“川普”一下就打消了距离感。49岁的温陈华是四川人,此前他的工作室在昆明,早前还在成都、重庆待过,搬来海宁缘于2016年《长安十二时辰》剧组的订单——500套铠甲。

他介绍,甲胄就是铠甲,一套铠甲的制作流程,包括画稿、编甲、拼接等步骤,而制作材料和工艺,主要就是金属的切片和皮革皮艺。

当时,他找的制作金属片厂家,很多都是海宁发货,而且量最大的一家,就是丁桥镇的一家小五金厂。500套铠甲需要的金属片很大,从海宁邮寄到昆明,在昆明制成铠甲再寄到横店,来回的邮费实在过高。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温陈华决定先带着设计团队来海宁,于是临时在海昌路上一座大厦租了房子,当作办公点和仓库。

“买甲胄的很多顾客是江浙沪和北上广的,而剧组多在浙江横店、象山,搬到海宁,成本肯定降低。”温陈华说,“当时就是一个想法,做不下去,我再回老家。”

海宁有一条制作甲胄的产业链

来到海宁后,温陈华一头扎进甲胄的制作,工作室的人也陆续搬来海宁。

“海宁的小五金行业基础非常好,不管量大量小都能做,很灵活。”温陈华说,一开始,订单量不大,一套铠甲就1000多个零部件,这放在其他城市,单子小到没有人接,但在海宁找得到工厂。而碰到量很大的单,也能一下找到很多家小五金厂制作,这让他在同行竞争中,有了领先的优势。

随着几部影视剧的热播,甲胄慢慢出圈,他的人气越来越高,现有的办公地点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

2021年,海宁驻外服务业招商攻坚战队一位队员,在杭州招商时,有朋友推荐了温陈华。回海宁后,他主动上门拜访,发现温陈华做的甲胄与海宁非常契合。

“海宁不仅有一条完整的铠甲制作产业链,还有影视产业、盐官古城,武侠文化底蕴,这些都跟铠甲有关。”该队员说,当时温陈华虽然在业内名气很大,但发展比较局限,他觉得可以作为重点企业培育升级,在海宁做大做强。

于是,去年年底,在市委宣传部、海洲街道等多部门的支持下,温陈华搬到了海宁皮革时尚小镇国际面辅料中心。“光在皮革城就能够买到一半的原料。”温陈华笑着说。

他随手拿出一个环臂甲介绍,“你看,甲胄有两层,外面是金属片和皮革,里面是内衬。这个皮革就在旁边辅料店买的,装饰的异型扣、蘑菇钉面辅料中心都有,就是内衬在金华采购的。”

现在,工作室左右两侧的皮革辅料店,成了他的“仓库”,缺什么布料直接去店里拿货,最新的皮料也能第一时间用上。还有同行来问温陈华,“为什么你做的铠甲,皮革那么软?”温陈华介绍了工作室地点后,竟还成了同行的“代购”,帮助他们在皮革辅料市场购买皮革。

就连一直困扰温陈华的缝纫工招聘,海宁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量的皮革缝纫熟练工,完全满足要求。“甲胄上的皮革缝纫只能一遍过,返工的话皮料上有孔,皮料就废了,之前招聘的缝纫工都需要时间训练。”

制作《满江红》订单时,因为疫情,工作室停工15天,但温陈华还是按时交付了产品。“供应链都在海宁,其他个别产品都在浙江省都能找到,如果在其他地方,肯定完成不了。”

为海宁务实的服务型政府气质点赞

除了产业链的契合,海宁服务型政府的气质,更让温陈华忍不住点赞。“他们的服务太周到,我有时候都觉得,服务企业是不是政府的KPI了。”温陈华笑着说道。

之前,温陈华一直沉浸在制作工艺上,也没有关心工作室的发展。海宁的招商人员主动上门后,告诉他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还帮忙寻找场地,让他觉得很暖心。

在皮革城的场地确定前,他还在各个部门协助下,有了临时过渡的直播基地和生产基地。

随着《满江红》热映带来的流量,温陈华的工作室销量嗖嗖往上涨,他也开始在管理上花心思。“可以再注册一家公司,这样可以多条腿走路。”海洲街道招商人员祝晓宇,经常来温陈华这边了解企业发展经营状况,介绍海宁恵企政策信息。

1月16日,温陈华拿到“炼铠国潮甲胄文化创意(海宁)有限公司”营业执照。2月6日,与海洲街道成功签约“皮革城炼铠文旅项目”。

今年,温陈华还要与海宁中国皮革城合作,在皮革城里筹建武备展馆和筹划甲胄节展会,希望能够在海宁把甲胄文化传播得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