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23-08-08 18:32:47

“村里十余个大学生,基本都是吹芦笙艺考上的,大多数村民也会吹芦笙,省级非遗人才罗元均就是本村的!”一直以来,龙潭街道民族村在全县小有名气,具有关岭“芦笙第一村”之誉,提起村里的芦笙,支书杨仲方如数家珍。

民族村苗族人口占全村人口95%以上,村里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祭祀祭祖,都离不开吹芦笙,它承载着丰富的苗族传统文化、生活和民俗。多年来,在这深山隐秘的小村里,芦笙文化生生不息,从传统遗存到即兴编创,一代代青年人的坚守和传承,让芦笙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越来越多的青年也通过这“一技之长”考入大学,实现稳岗就业。


(资料图片)

杉林组二十岁的柳飞飞,去年艺考以芦笙吹奏全省第一的成绩,考入贵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少数民族特色芦笙方向学习,成为村里第一个以吹奏芦笙考入211院校的学生,是全村高中生、职校生的榜样。近年来,全村以吹芦笙艺考考上大专及以上的就有12人,已毕业并通过人才引进、招录等方式就业4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罗元均、李富强等“前辈”长期以来的“传帮带”。

图为李富强与学徒李富荣一起演奏芦笙舞

罗元均是关岭县民中的特聘教师,他“父传子承”践行守护苗族芦笙非遗文化的初心;李富强是全市通过芦笙吹奏考上大学的第一人,现为镇宁县一学校音乐教师。近年来,关岭县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基层文化能人培养,通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设立非遗文化传承班、开办非遗课、举办非遗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全力保护、传承和发展县内各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县文广局的邀请,罗元均和李富强成为芦笙吹奏非遗文化传承培训的“名师”。

虽然工作和生活在城里,但他们一直致力于家乡苗族芦笙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充分挖掘、培养、帮带村里的中小学生和年轻爱好者,罗元均和李富强平时除了定期到县里设立的非遗文化传承班、中小学校园授课外,一有时间就组织学徒到家里的“芦笙房”练习。此外,还通过线上视频教学,外出参加演出等方式进行“帮带”式传承培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潜在”的芦笙吹奏技艺传承人,打造苗族文化传承“生力军”。目前,村里正在学习芦笙吹奏的学徒有8人。

图为李富强与他的学徒们

“我希望通过吹奏芦笙艺考这条路,让村里出更多大学生,经过大学的洗礼,走得更高更远,以后回报家乡,建设家乡。”李富强斩钉截铁地说。下一步,他将与“队友”一起,继续争取省内芦笙协会专家们的支持,全力协助村“两委”共同举办好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探索健全制作、吹奏、产品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力争走出一条“非遗+文创+乡村振兴”发展模式,进一步将全县“芦笙第一村”的名气打响到全市乃至全省,让芦笙成为全村村民的“笙”财之道。

(关岭县委组织部供稿)

来源:安顺微党建

编辑:卢   茜    一审:罗   波    

二审:杨化芳    三审:李   青    

总监制:文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