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哩哔哩   2023-07-10 06:34:37

Dunu Alpha 3 Earbuds Review - TDS Presents

KT MARK: V

达音科的上一个平头产品也是归属于 Alpha 系列,只不过是个非常不走寻常路的圈铁结构。Alpha 1 给我当年的印象只给我留下一个“怪”字,随即便隐藏到 DN-1000、DN-2002、DK-3001 们的身后,长期以来我都认为达音科应该是不会再涉足到平头领域了。然而在上半年的展会上,却出现了一个平头新品,这点确实让我没有想到,以至于新闻节目里也没有太多分析。现在听到之后,可以这么说,Alpha 3 和 Alpha 1 虽然同属 Alpha 系列,但是实际上是完全两个没有关联的产品,且 Alpha 3 的完成度非常高。我个人认为它属于现代单元技术投入之后在这个价位能够呈现的最全面平头耳塞产品之一。


【资料图】

包装体积不算大,通体黑色,封套的 Alpha 3 字样每个字符都加入了同心圆设计元素,某些角度上看起来就好像平头耳塞的平面视图。内部分为两层,配件包含三对中空海绵套、三对实心海绵套,在耳塞的包装上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腔体相互碰撞而单独进行了单边袋装。作为一个平头耳塞来说,配件数量已经完全足够了。Alpha 3 的收纳盒相当大,基本上占满了整个包装,内部的收纳体积也远远可以装得下几倍于耳机本体的东西。如果能再长一点就能完美装得下 ZX300/AK120II 之类的播放器,那将是绝杀,颜色也很搭配,可惜没如果。目前的状态,在装下 Alpha 3 本体、一个稍微“矮胖”一些的播放器、一条小尾巴的情况下,还能用一些转接头或是海绵套来“填缝”,出门一包亦可。表面材质是之前没见过的一种纤维,目前看来耐用性是还不错的。

Alpha 3 前腔体是不锈钢材质抛光,而后腔与耳柄为一体,铝合金喷砂工艺。前腔体背部能看到在很多新达音科产品上出现的品牌标志花纹,在黑色的状态下并不张扬。做工细节挑不出什么毛病,延续了达音科产品的做工优势,耐用程度够高。

佩戴方面,Alpha 3 尽管采用了较大尺寸的动圈单元,但是实际佩戴起来并不会有很多金属腔体平头塞常见的容易下坠的问题。得益于腔体曲线的合理设计,Alpha 3 的前腔饱满程度适中,能够刚好卡在大多数人的耳道口位置,且一般情况下金属网不会严严实实地抵在耳廓壁上。重心设计也相对合理,不会出现严重的后倾问题,这使得固定的稳定性也相对较好。我个人通常在佩戴平头耳塞时如非在声音上有必要考量时都不会选择加装海绵套、硅胶环之类的东西,但是有部分人在不加装这类耳套的情况下难以稳定佩戴平头塞。但我个人建议在试听 Alpha 3 的时候还是尽量先尝试一下裸机佩戴的体验和所以表现后再做是否要上耳套的决定。在可以佩戴稳定的情况下,它的舒适程度是比较高的,接近于 PK1 的适配程度,比 MX500 的适配程度高一些。

在之前的 RKTALLK 027 期新闻节目里介绍 Alpha 3 的时候,我们得出过一个结论,那就是 Alpha 3 其实是在用做现代动圈入耳的方法在做一款平头耳塞产品。其实这点从结构就先能看出一些东西来。

在通常的平头耳塞的结构设计中,一般只有单个声学腔体,且在背部会有非常大的开孔存在,从而带来更加自然的声场。如今去看很多入耳式动圈耳塞领域以声场规模著称的那些例子,后腔的开孔往往是离不开的,比如 MDR-EX1000 和达音科自家的 Titan S 就有很高的开放程度。使用前后双腔体结构的单单元平头耳塞此前并非没有,只是它们也或多或少在前腔背部留出了不小的通气孔。而你仔细看 Alpha 3,会发现前腔体背部在可见的范围内全部用于反射而非通气,这其实就是将入耳耳塞的腔体设计给平头耳塞去改造使用了。结合现代素质的动圈单元之后,Alpha 3 也与传统平头耳塞的刻板印象并不完全一致。

我个人非常欣赏的平头耳挂 ATH-EC707 的前腔背部其实也没有进行肉眼可见的开孔设计,这也使得它具备一些入耳式动圈耳塞的声音特质,比如更加扎实的结像等等——不过另一方面来讲,它也就在平头耳塞通常擅长的自然度方面相对会有所收缩,甚至在推力极低的一些设备上会感觉下盘有一点闷。所以在结合入耳的方法做平头之后,该有的开孔还是应该保留,那么 Alpha 3 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可见范围”内没有通气孔,可不意味着它真的没有做气压平衡设计。事实上,Alpha 3 使用了一种被他们称为“环绕式隐形多通道声学开放系统”的结构——名字拗口,但实际上就是将后腔独立出来,在前后腔之间做了多个孔道通气。这种做法既结合了入耳动圈耳塞用腔体反射进行调音的手段,也在视觉上隐藏了多余孔洞,显得一体化程度更高,还延续了平头的经典开放结构,一举多得。

通过这个“开放系统”连接的独立后腔则在顶部可以看到放置了声学阻尼的气孔,不知你是否还记得 MDR-XB75 的陶瓷导音管抑或是达音科自家的一些圈铁耳塞,这又是一种入耳耳塞里更加常见的结构。通过独立后腔来讲低频控制在更加结实、更加饱满的水平,从而使得弥散感有所降低,动态也能得到提升。

线材方面,Alpha 3 不可换线但提供了 单端和 平衡两个 SKU,标称材质为单晶铜镀银,Litz 编制,表面是介于古铜色和灰色的半透明线皮。线材的柔软程度较高,没有自缠绕现象,接插件均为金属外壳。

Alpha 3 的扬声器单元采用了直径为 的柔性悬边液晶球顶振膜动圈,使其成为了少有的在平头耳塞里使用液晶振膜的例子——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开头介绍其为“现代单元技术投入之后”的平头塞产品;这也是“用入耳动圈的方法做平头”其二,高素质的现代技术单元给 Alpha 3 带来了不同于这价位传统平头的新声音特征。下面所有的主观听感部分,全部在 平衡驱动下不加装任何海绵耳套状态下得出。

Alpha 3 算是如今平头耳塞里相对比较好推的一类,不会在低功率设备下有明显打不开、出恶声、发闷的问题,而是在小尾巴、低功率播放器等设备的推动下也能呈现出良好的声音框架。单元潜力本身是足够大的,我个人建议如果是为了声音优先而不是插笔记本之类的场景购买,那么 平衡是更加值得考虑的。

低频量感适中,下潜并不算很深,有一定的厚度,但是饱满程度并不突出。能量感在低频段稍微靠上一点的地方积累,给人一种“有力气但还可以挖掘”的感受。收放速度不算很快,但收得相对比较干净。这使得 Alpha 3 的下盘是相对结实有力,但不会“拳拳到肉”。氛围感并不会和某些平头一样显得很弥散,而是在相对有轻度渲染的基础上注重氛围的收缩。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没有前倾问题出现。

中频,人声有一定的厚度和相对适中的距离感,并不会像某些高阻平头一样把人声埋到靠后的位置显得声场巨大。Alpha 3 的人声精细程度在千元内的平头耳塞里属于相对比较高的,口型大小比标准状态略大一点。比起同价位的入耳来说,它还是有一定的开放程度高而带来的“散”的感觉,却不会显得边缘细节“毛茸茸”。用形容镜头素质时一个会用到的说法,就是同样在“对焦准确”的情况下,它比入耳们“肉”的程度高一点,但在平头里却丝毫不显得“肉”。男女声之间的偏向性不算明显,但是我个人这段时间里用它听男声的比例会高一些。在偏上盘的一些频段有一定染色,程度不算高。齿音打磨得比较圆润,刺激程度不高。

乐器方面,Alpha 3 的乐器质感表现优先级略高于线条刻画,这也是平头们通常的做法。弦乐器大体上有着较为自然、舒展的形体感表达,小提琴、吉他等的扎实程度不错,拉拨弦细节较为丰富,典型的现代单元能够带来的清晰的细节表现。铜管乐器的气势感表现适中,偏上盘的小号等有着合适的亮感。木管乐器的音色比较耐听,相对来说结像会粗大一点,泛音比较充沛。打击乐器有一定的存在感,不会有明显的刺激感。

高频的亮度适中,延伸表现还不错,在平头里算是相对比较平滑的类型,且保持了一定的透明度。

声场大小在平头耳塞里属于中等,不会像一些宣传自己为大编制适配的产品一样拉出很夸张的横向声场来。Alpha 3 的声场虽然还是略呈一个椭圆形,但是横向会更加合理一些。声场的自然度,还是平头的传统优势,且得益于单元素质足够,并不会有空的感觉。解析能力同价位平头塞第一档,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表现还不错,乐器之间的分离度在低功率下会有点打不开的感觉,但是在随便一个高增益小尾巴之类的东西的推动下就呈现出层次不错的乐器排布。动态良好,瞬态中规中矩。

就像我在一开始所说的那样,Alpha 3 就是用新技术追随旧架构满足细分需求的东西。对于由于某些原因而目前依然选择停留在平头耳塞作为主力的烧友中,Alpha 3 可以以一个较低的价格让他们体验到新动圈单元的声音素质表现;对于习惯了现如今各类入耳风格而试图寻找更加无拘无束听音体验的烧友,Alpha 3 也不会出现明显的风格代沟而让新人难以接受。我个人认为,当下的主流厂商能够适当做一些这类结合了高素质和平头传统特色的新产品,不失为一件好事。

KingTsui, from the TDS Studio.

July 2023

From the digital sound lovers, it's a TDS p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