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越来越顺畅,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反复演练和信息化建设。“我们的查验设备已投入演练测试,整体平稳顺畅。”海口海关所属海口港海关集中审像科副科长钱凌勇介绍,从前期测试情况来看,已达到预期效果,工作人员操作熟练,均具备相应岗位能力。
这是9月23日拍摄的海口新海港和南港“二线口岸”(货运)集中查验场海关查验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封关运作,保障国门安全尤为重要。在海口海关技术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内忙碌不停,该实验室于2025年1月投入使用,主要承担海南口岸海关执法技术保障职责,检验检测领域覆盖食品、化妆品、纺织品及其制品等27个大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海口海关工作人员在海口海关技术中心实验室工作(10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实验室投入使用后,大幅提升了海关执法技术保障能力。”海口海关技术中心副主任林正锋认为,在用技术手段保障国门安全的同时,实验室有助于不断提高通关便利性。
“切换到下一口岸。”在海口海关业务运行监控大厅,海口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杨刚不断发出指令,大屏幕瞬间切换,各种信息和画面立即呈现在工作人员面前。
这是10月22日拍摄的海口海关业务运行监控中心。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视频监控画面,预警感知业务异动情况。”杨刚介绍,海口海关业务运行监控中心已逐步汇聚了海关监管的全量业务数据,通过大数据应用、风险建模和监管系统的有效联动,及时预警、处置各类风险。
据悉,海南自贸港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已于2025年3月31日开始运行,该平台全面依托“智慧海关”建设成果,充分使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应用等新技术手段,有效提升海关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
杨刚介绍,为更好服务封关运作,海口海关积极打造了涵盖业务管控、监控指挥、风险防控、监督内控“四控一体”的海南自贸港海关业务运行监控中心,并于6月30日实体化运行。该中心全方位整合联通内外部信息数据和视频信号资源,依托海关总署信息化系统、海南自贸港海关监管系统等多个平台,综合运用模型建设、风险监测、数据分析、集中会商、统一调度等方式,对关区业务运行情况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不断提升海关业务运行管控现代化水平,更好适应封关运作海关监管和保障工作需要。
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将正式启动。为保障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平稳有序,海口海关将继续围绕海南自贸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政策制度,聚焦“零关税”、加工增值免关税、离岛免税等重点领域,做到管得住、放得开、通得快。
